梦飞翔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今日培正 >> 关于举办第四届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广东培正学院分赛的通知
培正梦飞翔文章阅读
关于举办第四届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广东培正学院分赛的通知
2018-04-26 13:04:25  作者:  来源:本站  

学生处、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各二级学院、直属(系):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赛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18〕2号)要求,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定于2018年4月至6月举办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培正学院分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勇立时代潮头敢闯会创,扎根南粤大地书写人生华章。

二、大赛目的与任务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鼓励广大青年扎根南粤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我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学校团委

承办单位: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艺术设计系

大赛网站: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org.cn)、广东大学生就业在线(www.gradjob.com.cn)

大赛设组委会和组委会办公室。

(一)组委会:负责大赛统筹与领导工作。

委会主任:程  玮、赵恒华

组委会副主任:迟彦惠、宋宇翔、骆乐生、邓  惠

 

组委会委员:刘洪鹏、陈  橹、陈燕纯、阮  霖、曾  营、

曾小亮、陈双红、侯崇富、刘远辉、陈  兵、

肖  宾、袁希佳

(二)组委会办公室:负责大赛的执行、宣传、推广、沟通、协调、推进等日常工作。

公室主任:宋宇翔

办公室副主任:陈  橹、曾  营、阮  霖、曾小亮、陈双红

侯崇富、刘远辉、陈  兵、肖  宾、袁希佳

办公室成员:李  野、刘树晓、孙清柳、金石榴、苏  登、

李柳华、刘洪波、谢俊芳、丁小琴

(三)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艺术设计系成立组织机构,负责学校初赛的组织实施、项目评审和推荐等工作。

四、参赛项目要求

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6.“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以上各类项目可自主选择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可自主选择参加主赛道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比赛,但只能选择参加1个赛道。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比赛的项目不参加省级决赛现场比赛,省教育厅将单列评审,从申报项目中择优推荐项目参加全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比赛。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

五、参赛对象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就业型创业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18年5月31日(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且为我校在校生。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且为我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企业法人在全国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5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且为我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企业法人在全国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4.就业型创业组:若参赛项目在2018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且为我校在校生。若参赛项目在2018年5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且为我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企业法人在全国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院(系)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超过8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再报名参赛。

初创组、成长组、就业型创业组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

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师生共创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0%(其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5%)。

六、比赛赛制

大赛采用校级初赛、校级复赛、校级决赛三级赛制。校级初赛由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艺术设计系负责组织,遴选出20个项目晋级校级复赛。

校级决赛由学校组委会负责组织,采用现场比赛的方式进行,评审产生优秀项目晋级省级复赛。

七、赛程安排

大赛时间:2018年4月至6月底。

(一)院系初赛(5月30日前完成),由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艺术设计系分别承办。

第一组:管理学院、会计学系、人文系

第二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经济学系、法学系

第三组:艺术设计系、外国语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大赛任务分配:

单位名称

参赛团队数量(不少于)

管理学院

40

外国语学院

35

会计学系

35

经济学系

30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30

艺术设计系

30

人文系

20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15

法学系

15

校团委(社团联合会)

100

合计:

350

(二)参赛报名。参赛团队可通过省赛公众号(名称为“大学生就业在线”或“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在线”(www.gradjob.com.cn)、“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org.cn)进行报名,不同组别的参赛学生需根据报名系统的提示提交相应的报名材料。

报名截止时间由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艺术设计系根据学校赛程安排确定,但不得晚于5月30日。

(三)校级决赛(6月30日前完成)。学校组委会组织专家对晋级校级决赛项目进行评审,从晋级项目中择优选出项目晋级省级复赛。

八、评审规则

参考“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org.cn)相关比赛评审内容,学校初赛使用网上评审的方式进行。

九、大赛奖励

校级决赛设1个特等奖、2个金奖、3个银奖、4个铜奖、10个优胜奖。设优秀组织单位奖1个,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奖3名(根据指导团队获奖情况,由大赛组委会研究确定,每个项目团队限排序第一的指导老师,不重复计算)。

十、工作要求

(一)各院(系)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积极鼓励学生组队参赛,为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做好院(系)的初赛组织工作。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积极推进我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二)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人:陈橹(负责组织、协调、材料收集),联系电话:020-86994187。

 

 

 

                                   广东培正学院

2018年4月16日